白石換白石

那些在莫斯科發現前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人記得這座建築是一個巨大的白色街區。有人將它比作冰山,也有人將其比作巨大的糖麵包。寺廟鮮豔的服飾幾乎成為了它的主要識別標誌,而這個標誌,儘管建築本身已經失傳,卻繼續保存在人們的記憶中。
寺廟的建造從一開始就“引起了主要使用俄羅斯這種材料的願望”。最快的解決方案是用碎石作為地基:他們選擇了一種更方便攜帶和攜帶更近的石灰岩——位於 Vereya 附近的莫斯科河上游的 Grigorovsky 石灰石。距離莫斯科 80 俄里的 Grigorovo 村在計劃在麻雀山上建造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時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從 1823 年開始,他們開始開發格里戈羅夫斯基石灰岩,同時“開始用運河將莫斯科河的上游與下游相連”,並將 55 艘新建的駁船運送到“建築工地” 1200 立方英尋的石頭”(超過 11,000 立方米)。
當麻雀山的建設停止時,格里戈羅夫的石材開採也中斷了,僅在十五年後就恢復了,以便在現在的地方建造一座寺廟。商人 Pegov 從 Grigorov 處交付了地基所需的 3,000 立方英尋的碎石(近 30,000 立方米),每英尋支付 175 盧布。還有為麻雀山製作的空白。這塊石頭在格里戈羅夫 (Grigorov) 放置了十五年,“雜亂無章地堆放著”。
大教堂的磚是在莫斯科附近的不同地方准備的。在 14.5 阿爾申(約 3.2 米)厚的牆壁上總共使用了 4000 萬塊磚。
隨著磚牆的增加,對飾面石材的需求增加了。然而,他的選擇卻帶來了困難。有觀點認為,“儘管俄羅斯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儘管在北方氣候條件下將其用於建築方面與外國石材相比具有多樣性和毋庸置疑的優勢,但這種民間工業的來源仍未得到充分發展。”
因此,白色石灰石在俄羅斯石材作品和建築中的長期使用被忽視了。但正是這塊來自俄羅斯平原的石頭進入了弗拉基米爾的大教堂,進入了內爾河上的代禱教堂。後來,白石莫斯科與他一起崛起。
事實證明,對於古代建造者來說,石灰石在各個方面都很方便。它的礦床隨處可見,無需長途勞動密集型運輸。在採礦過程中,不僅獲得了石頭本身,還獲得了石灰,石灰進入砂漿進行砌築。石頭不深也很方便,它的破碎通常始於峽谷或河谷,所謂的磨溝最初就是在那裡鋪設的。他們在上面的石層上挖了一層“arshin 五深”(約四米)的泥土,“用空地敲掉”,然後用撬棍抬起,用錘子砸碎——“拳頭”和鐵楔子將它們分開成塊.在“燈塔”和“管子”(類似於門的裝置)的幫助下,他們被二十個人帶走了。
如果需要在地下運行,那麼他們首先要在石灰岩層上挖洞。然後在其中刺穿了寬達 8 米、高達 2 米的縱向坑道。開采的石塊被拉到地表,廢物被緊緊地放在工作的兩側。坑道中央至少留有1.5米的通道,以拖走石塊。通常,畫廊沒有固定,石頭被分層分開,以免接觸層間的粘土或泥灰岩。
開采的石灰石相對容易切割成所需尺寸的塊。石頭本身很適合加工,對水、風和溫度變化的影響有足夠的抵抗力,可以長期保留不同的圖案。
俄羅斯最古老和最著名的採石場是莫斯科河上的 Myachkovo 採石場,那裡的白石甚至被用於皇家建築。僅在 1660 年至 1670 年的十年間,宮廷就從 Myachkovskaya 鄉收到了 8 萬塊白石。因此,從15世紀開始,Myachkovsky採石場就被賦予了“君主石業”的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以 Myachkov 為榜樣,在莫斯科附近的許多地方開始開採石灰石:在 Tuchkov、Podolsk、Domodedovo、Korobcheev、Shurov、Dubenkov 附近。
然而,自上世紀中葉以來,在大教堂的建造過程中,俄羅斯建築中對白石的使用迅速減少。其原因是出現了一種比人工破碎更有效的開發石礦床的爆炸方法。但爆炸不適用於白色石灰石。它通常位於相對較薄的層中,而且與泥灰岩和粘土交替出現。在這種情況下,爆炸帶走了不必要的岩石和一層石頭,將它們混合在一起。
到那時,快速發展的鐵路開始從遠方快速廉價地運送精加工石材。結果,在烏拉爾、烏克蘭、高加索,甚至國外通過鐵路運輸開采的花崗岩、大理石、輝長岩,往往比莫斯科附近的白色石灰石更有利可圖。
俄羅斯中部的採石場不得不削減經濟;例如,Myachkovo 採石場完全停止了用於覆層的石灰石破碎,只留下碎石(地基)石和石灰的準備工作。 Myachkovsky 石灰石只是偶爾被選為裝飾品,例如莫羅佐夫建於上世紀末的豪宅。使用 Kolomna 附近的 Korobcheevsky 礦床的石灰石完成 Kazansky 火車站,使用 Kaluga 附近的 Shimordinskoye 礦床的深灰色石灰石完成 Kievsky 火車站,以及使用 Kaznacheevsky 礦床的石灰石完成當前 GUM 百貨公司的 Upper Trading Rows梁贊地區看起來像同一塊,罕見的訂單。
這些單獨的情節飾面作品並沒有改變整體情況,這不利於莫斯科附近的精加工石材,讓同時代人相信“外國大理石的便宜......具有巨大而持續的銷售,在使用外國大理石而不是俄羅斯大理石,由於價格高且質量未經檢驗,它們在建築中很少使用。
儘管如此,負責施工的人,也許是建築師康斯坦丁·唐本人,還是選擇了附近熟悉的郊區大理石。對於大教堂的外衣,“選擇了(因為靠近地點、易於交付、尺寸合適和尊嚴)白色大理石,未拋光,發現於距莫斯科不遠的科洛姆納區,普羅托波波夫村附近”。這個決定是大膽的,因為對於如此重要的結構來說,這是第一次選擇“在建築物外部從未使用過的地方”的石頭。 Protopopovsky 大理石,用今天的地質學語言來說——中石炭紀 Podolsky 地層的白雲石,發現了非常有價值的特性。該石材具有相對較低的比重 - 2.4 g / cm3,其特點是結構均勻、斷裂緻密且均勻、具有足夠的抗風化和抗褪色性以及能夠拋光; “至於堡壘,那麼,根據與最堅硬的鐵類磚的對比經驗,新發現的大理石的抗破壞力是後者的四倍。”
在 Kolomna 附近的 Oka 左岸,同時在三個區域廣泛開展了白色 Protopopov 石材的開採工作。石灰石位於河流水位以下,因此需要用散裝豎井將採石場與岸邊隔開。石頭是沿河在一條狹窄的帶狀物中採集的。在這裡,覆土和岩體的比例被證明是最有利的。
包層本身由不同的人出資,部分由大師訂購。因此,聖彼得堡和赫爾辛福斯的商人 Sinebryukhov 出動了,修剪並交付了面對基座的石頭,商人 Petrov 佈置了一個簷口,商人 Yakovlev - 一個閣樓,Gzhatsk 商人 Molchanov 重新安裝了護欄。
Protopopov 大理石的高特性使其能夠創造出出色的裝飾性裝飾 - 雪白的飾面,上面覆蓋著許多細節的雕刻。即使像高浮雕這樣複雜的雕塑形式,幾乎是完整的人物,彷彿靠在牆上,通常由青銅製成,這次也是用石頭切割而成 - 17 年內創作了 48 個高浮雕。石頭上還刻有銘文,拋光成金黃色,因此每個字母在白色啞光背景下都顯得格外醒目。
大教堂的輕雕衣裳,彷彿將這座建築引入了古老的白石名建築群,賦予了它莊嚴和崇高。
如果在寺廟的外部設計中可以保持“來自祖國腸子的材料”的原則,那麼內部裝飾就不能這樣說了。對她來說,除了他們的兩種大理石——產自基輔省的深綠色拉布拉多和產自奧洛涅茨克省的深紅色 Shoksha 斑岩——他們還使用了意大利石材:帶有紋理的白色——“ordinario”,藍色——“bardillo”,紅色- 和白色 - “porto- santo”,以及黃色錫耶納和黑色比利時大理石。
在蘇聯時期,當他們決定炸毀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時,礦物原料研究所首先仔細研究了外部大理石襯裡,並確定了其化學成分以及物理和機械性能。專家得出的結論是,石灰石“在神廟的襯裡屹立了 70 多年,機械強度得到了完整的保存”。
然後,帶有所有圖案的 protopopovsky 大理石被從大教堂移走,並被帶到 Khamovniki 的 NKVD 工廠。在這裡,鋸將雕刻的飾面變成了平板。反過來,他們又去裝飾勞動和國防委員會的大樓,國家計劃委員會後來在其中落腳,在我們這個時代 - 國家杜馬。
大教堂的部分內部裝飾被用來裝飾 Okhotny Ryad 地鐵站。在這裡,塔的支撐部分襯有白色意大利大理石“ordinario”,側面 - 藍色“bardillo”,來自大教堂地下室的芬蘭紅色花崗岩被 Okhotny Ryad 車站的街道入口和出口所包圍,建在莫斯科酒店的大樓裡。
在我們這個時代,在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重建過程中,事實證明,回歸原始大理石是不可能的。大教堂建造完成後,採石場本身並沒有持續多久:覆蓋層岩石的力量增加得如此之多,以至於不得不停止開採大理石。目前的土方機械可以移除岩石並獲得大理石,但今天石頭礦床竟然位於城市街區下方的科洛姆納邊界內。
的確,四十年前,一次地質勘探探險發現,Protopopov 大理石層向西南方向延伸,幾乎到達 Dubenki 村附近的 Kolomenka 河岸的地表。研究表明,Protopopovsky 和 Dubensky 白雲巖的外觀、化學成分、物理和力學性質是相同的。然後確定 Dubno 石材非常適合雕刻石材細節和雕塑。這似乎是怎麼回事,特別是自從工作得以保留以來,在過去的末期 - 在本世紀初,開采了 Dubensky 白雲石塊。
但連這塊石頭也不得不捨棄。如果您仔細檢查位於 Okhotny Ryad 的國家杜馬大樓以及從前被炸毀的寺廟中取出的 Protopopov 大理石,就會明白其中的原因。很少有人會想到稱這座建築為白色,因為它的外立面已經變成了深灰色。其原因是莫斯科城市環境的侵略性越來越大,尤其是工業企業、供熱廠和機動車造成的硫排放。硫在空氣和水分的作用下變成硫酸,硫酸作為酸雨的一部分落在石灰石上,導致石灰石先變黑,然後坍塌。
對於重建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決定不在莫斯科地區準備外牆,而是尋找特別耐磨的白色大理石。莫斯科石材加工廠對此進行了處理。它在五十多年前出現在莫斯科-伏爾加運河上,作為運河主要建造者——德米特羅夫斯基勞改營或德米特拉格的附屬物。專家和工人在 Dolgoprudnaya 車站的“Granit”村定居,並開始用石頭裝飾巨大的大門。然後村里的居民完成了各種大都市建築。現在,大教堂。
大部分輕質大理石板來自南烏拉爾山脈的 Koelga 村,距離車里雅賓斯克 80 公里。 JSC Koelgamramor 副總經理 L. Kondratiev 說,溫暖、柔軟的 Protopopov 石頭確實很漂亮,但根據它的許多數據,它遠遠落後於烏拉爾石頭。 Koelga 石材的吸水率比莫斯科附近的白雲石小 11.5 倍,質量大致相等,孔隙率為 9.3,抗拉強度幾乎高 4 倍。兩年前,美國材料測試協會對烏拉爾石材進行檢測後得出結論:“科爾金大理石在吸水性、密度、耐磨性、強度等指標上均高於或處於此類知名品牌的水平。大理石如“bianco”、“carrara”、“Wai Georgia”、“Berment Verdi”等。根據副主任 L. Kondratyev 的說法,意大利企業家的這種策略證實了結論的公正性:他們不止一次購買烏拉爾石並將其作為他們的“carrara”或“bianco”出售給其他國家。
自 1926 年以來,Koelga 就開始開採大理石。迄今為止,每年從一個面積為 500 平方米、深度為 50 米的礦坑中開採約 50,000 立方米,總儲量將近 1600 萬立方米。這塊白色的 Koelgi 大理石被數十萬人看到,儘管這個村莊的名字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的。莫斯科近代的所有主要建築:克里姆林宮國會大廈、被稱為“白宮”的俄羅斯政府大樓、Arbatskaya 廣場上的國防部、Oktyabrskaya 廣場上的內政部、 Poklonnaya Gora - 都排列著這塊石頭。白色烏拉爾大理石裝飾著莫斯科地鐵普希金站的地下大廳; Koelga 大理石也在國外使用,特別是在日內瓦,用於面對世界衛生組織的大樓。
大教堂的白色會持續多久,時間會證明一切,但以建於 70 年代初的克里姆林宮國會大廈為例,我們可以假設 Koelga 大理石的襯裡很好地保持了淺色。
按照烏拉爾的標準,莫斯科教堂的訂單很大——8000 平方米,但對 Koelga 來說是完全可行的:該採石場每年生產 20 萬平方米的大理石板。在這份訂單中,大理石塊的切割技術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 Rezhe 市附近的一家前軍事企業和現在的 Experimental Plant LLP 製造的機器進行了測試。該企業能夠迅速結束其國防工業並開始生產更有用的產品——Nadezhda 金剛石線機、Victoria 鑽機以及 Kameya 和 Gemma 鑽機。這些機器的微型複合體在 Expocentre 組織的展覽“Inter-Stone”上展出。 Rezh 的 12 台骨料在 Koelgi 採石場作業。安裝“Kameya”或“Gemma”鑽井,指示儲層的角度。 Nadezhda 石材切割機用繩子串起鍍金剛石襯套,進行縱向切割,深度達兩米,以便從厚度上切下一層大理石; “維多利亞”切割層本身厚度為 2 米。另一個“希望”將水庫分成兩米長的正方形塊。據工廠負責人 A. Ya. Garms 稱,印度和西班牙的石材礦工對烏拉爾機器產生了興趣。
二十年前,意大利工程師 Luigi Madrigali 首次在卡拉拉的大理石採石場開始使用帶有鑽石珠的繩索切割石頭。在此之前,石頭是用沉重的鋼圈從採石場運走的。當它們旋轉時,將磨料倒在金屬上——沙子。周圍的每個人都遭受著持續不斷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嘎嘎聲。鑲嵌著金剛珠的鋼索開始像黃油一樣切割大理石,沒有任何聲響,速度也快了一倍。
一直引領石材加工潮流的意大利人走得更遠。他們越來越多地放棄 2m 的立方體,並切割出 20m 長的塊。將這樣的塊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時,更容易識別和考慮石頭的內部結構。
Koelga 為莫斯科教堂準備的主要板材厚度為 70 和 160 毫米,我們注意到 - 具有粗糙的表面,如 Protopopov 石灰石,以及用於柱子、kokoshniks、拱門的坯料。非常精美的石雕是在莫斯科進行的。
在已經成為並將成為寺廟裝飾的其他類型的石頭中,灰色花崗岩。台基與它並列,營造出曾經存在於此的山丘的錯覺。對於底座,厚厚的紅色花崗岩是從大約與一百年前開採石頭的同一礦床中獲得的。莫斯科政府撥款修復當地廢棄的採石場。
1996 年 1 月,俄羅斯藝術學院雕塑系和雕塑協會開始為神廟立面準備雕塑作品。超過 40 位藝術家從事這項複雜的業務。借助現代電子掃描手段,他們重新製作了 42 幅 4 米高的高浮雕作品。爆炸前從牆上取下的奇蹟般保存下來的構圖成為新高浮雕的模型。然後這些作品將被修復並放置在寺廟的博物館中。參觀者可以比較白色,像整個寺廟,以前和現在的石頭。

白石換白石
白石換白石
白石換白石
白石換白石 白石換白石 白石換白石



Home | Articles

December 18, 2024 17:19:27 +0200 GMT
0.006 sec.

Free Web Hosting